好久没看到内地电影着( zhe)墨于东北抗日联军了,上( shàng)一次可能还是30年前讲述( shù)杨靖宇牺牲经过的《步入( rù)辉煌》。幸运地看到了高群( qún)书老师最新的导演作品( pǐn)《生还》,可以说是个和以往( wǎng)很不一样的他。大段的白( bái)描,凛冽的残酷纪实美学( xué)平实地展现着短暂的温( wēn)暖快乐,瞬间的生离死别( bié),就连原本预计要煽情到( dào)落泪的配乐都再合适不( bù)过地克制,如同枪炮擦过( guò)之后耳边残留的白噪音( yīn)一般。这个过程最虐心的( de)就是,无论你认不认识的( de)演员,你都不知道他或她( tā)的角色能否活到最后,就( jiù)像一篇基调悲壮的散文( wén),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。所( suǒ)以当童童和白团长他们( men)终于等到苏联红军接应( yīng)过境生还时,除了长出一( yī)口气,余下的更多的是对( duì)倒下的烈士们的怅惘,这( zhè)种感受在每次高导使用( yòng)上帝视角的时候(记忆中( zhōng)一共用了六次),以及涉及( jí)到生死呼应和悲喜对照( zhào)的时候尤其突出(边撤退( tuì)边仓促掩埋战友遗体,整( zhěng)个班掩护军嫂产下幼婴( yīng)的全过程,以及幸存的姐( jiě)妹们东北解放后在饭店( diàn)抱头痛哭而收养的幼女( nǚ)还在笨拙地割着牛排那( nà)里影片戛然而止这三段( duàn)的处理尤为突出)。而生者( zhě)在这场白山黑水间的逃( táo)杀之旅里,唯一剩下的信( xìn)念就是,咬牙活下来,杀回( huí)老家去。这五年对像童童( tóng)这样的抗联姑娘而言,是( shì)历史加诸于她的最残酷( kù)的成人礼。 但是影片最大( dà)的遗憾却是出现在片尾( wěi),伏击关东军后和东北整( zhěng)编会议之间配乐和剪辑( jí)有些仓促,姐妹们饭店那( nà)场戏作为全片突然收尾( wěi),节奏上也有可以商榷的( de)空间。这两个遗憾让片尾( wěi)的感受和前面的戏份,甚( shèn)至一直到在苏联接受训( xùn)练的部分都显得有点冲( chōng)突,但整体上考虑到同样( yàng)是抗战主旋律,应该是高( gāo)导这几年发挥最稳定的( de)一次了。邵一正作为一番( fān)扛住了所有几场关键的( de)戏,继续加油。这类群像戏( xì)不太容易对具体角色留( liú)下很深印象,给我留下印( yìn)象的还有周云鹏演的炊( chuī)事班长老马,看惯了他演( yǎn)小品,突然看他平实转型( xíng),边境那场敲锣掩护到中( zhōng)弹牺牲,形象反差还真是( shì)蛮大的。

